用考网 > 学历类 > 中考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天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正文

天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用考网【阅读理解】 编辑:世芳 发布时间:2017-05-26 15:15:18

  冯骥才被大众广知的身份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同时他又是一位绘画天赋异禀的画家,中国传统文人讲究诗书画的气质在冯骥才身上得到典型展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供大家分享。

  天籁-冯骥才阅读原文

  你仰头、仰头,耳朵像一对空空的盅儿,去承接由高无穷尽的天空滑下来的声音。然而,你什么也听不到。人的耳朵不是聆听天体的,而是听取俗事的;所以人们说茫茫宇宙,寥廓无声。

  这宇宙天体,如此浩瀚,如此和谐,如此宁静,如此透明,如此神奇;它一定有一种美妙奇异、胜过一切人间音乐的天籁。你怎样才能听到它,你乞灵于谁?

  你仰着头,屏住气,依然什么也没听到,却感受了高悬头顶的天体的博大与空灵。

  当乌云汇集,你的目光从那尚未闭合的云洞穿过,极力望去,一束阳光恰好由那里直射下来,和你的目光金灿灿地相撞。你是否听到一种激动人心的灿烂的金属般的声响?当然,你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还有那涌动的浓雾,不安的流光,行走的星球和日全食的太阳,为什么全是毫无声息?

  噢,你听到了!闪电刺入乌云的腹内,你终于听到天公的暴怒;你还说空中的风一定是天体的呼吸,否则为什么时而宁静柔和,时而猛烈迅疾?细密的小雨为了叫你听见它的声音,每一滴雨都把一片叶子作为碧绿的小鼓,你已经神会到雨声是一种天意!可到头来蒙昧的仍旧是你!只要人能听到的、听懂的,全不是天体之声。

  你更加焦渴地仰着头——

  不,不是你,是约瑟夫〃施特劳斯。他一直张着双耳,倾听来自宇宙天体深处的声音,并把这声音①描述下来。尽管这声音②并非真实的天籁,只不过是他的想象,却叫我们深深地为之感动。从这清明空远的音响里,我们终于悟到了天体之声最神圣、最迷人的主题:永恒!

  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尽管如是,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

  听到了永恒之声,便是听到了天籁。

  天籁-冯骥才阅读题目

  25.结合上下文,请指出文中加点的“声音”的不同。(4分)

  26.说说文中运用第二人称有何艺术效果?(5分)

  27.作者借音乐表达对优秀艺术的看法。请概括优秀艺术的特点(6分)

  天籁-冯骥才阅读答案解析

  25.(4分)①声音:约瑟夫·施特劳斯用心倾听的永恒的天体之声。(2分)②声音:约瑟夫·施特劳斯通过想像,演奏出来的清明空远的音乐。(2分)

  26.(5分)文章以第二人称写,拉近了读者的距离(1分),使读者充当听众,随着美妙的音乐,展开联想(1分)。同时第二人称又指约瑟夫·施特劳斯(1分),能让读者仿佛亲历他的创作过程(1分),从而产生共鸣(1分)。

  27.(6分)①优秀艺术是艺术家苦苦追求,坚持不懈,用心创造出来的。(2分)②给人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2分),③给人以理性深沉的哲性思考(2分),④让人无限感动(2分)(答出三条,即可)

  冯骥才-文化人的担当和力量

  冯骥才被大众广知的身份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伤痕文学的代表,同时他又是一位绘画天赋异禀的画家,中国传统文人讲究诗书画的气质在冯骥才身上得到典型展现。冯骥才不仅耕耘着写作事业,他还疾呼和奔走,为唤醒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不断努力,他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互相影响、互相补充。对冯骥才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梳理是本文的内容之一。

      冯骥才的文学创作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他通过小说和散文创作,将以天津民俗为代表的民间文化进行表现。进入90年代,中国兴起城市改造热潮,在天津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从视线中消失,对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冯骥才奔走呼告的内容。

       从2000年开始,冯骥才几乎放弃了小说创作,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中。本文对冯骥才的文化遗产保护历程进行梳理,首次将他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分为三个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萌芽阶段,在他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已经体现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城市文明的关注阶段,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路;第三阶段是对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和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基本吻合。对冯骥才文化遗产观念的研究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他的文化遗产观的形成受到社会转型,外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冯骥才遗产观可以总结为: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中面临濒危,对文化遗产保护要有抢救意识;保护文化遗产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摸清文化遗产家底;对于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利用,但不能进行产业化开发;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知识分子要有文化先觉,从而促成政府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萌发,最终唤醒全民文化自觉。通过对冯骥才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观念的探讨,得出冯骥才的文化遗产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启示性。

       冯骥才是一位“走出书屋”的知识分子,十分重视田野调查。他将散文、思想批评、随笔、文化研究融为一体,用富有思想性的语言感动人心,呼吁保护文化遗产。如果说文学作品是静态的,对现实充满了思考、批判和反思,那么他的文化保护事业则是动态的,体现着知识分子的先觉性、前瞻性和行动性,影响学界、政府和民众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同时,对处在文化转型期中的文化遗产濒危状况的忧思,利用专业的学识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文人模式”,以质疑和批判时代的声音试图唤醒全民的文化自觉,体现出冯骥才的文化担当,也体现出以他为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和力量。基于上,本论文在写作中有意设置了三个目的:第一、梳理冯骥才文化遗产观和保护实践;第二、通过对冯骥才文化遗产观和保护实践的研究发现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第三、探究社会转型期中,人文知识分子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1.冯骥才的文章有哪些

2.冯骥才优美散文欣赏

3.冯骥才散文集读后感

4.冯骥才: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5.冯骥才的资料简介

Copyright @ 2013 - 2018 用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用考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65803号-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