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用考网【阅读理解】 编辑:思晴 发布时间:2017-03-24 12:10:58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常考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对提高记叙文阅读题的分数很有帮助。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2017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 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童年的小油灯
停电了,暖气也无法供应,失去温暖和光明的生活,变得有些寂寞可怕。在这种无所事事的情形下,突然想起了童年,山区农村的童年。
那时候,晚上照明用的是小油灯,是用空墨水瓶自制的那种,全家只有一盏,哪个房间需要就端到哪个房间去。小油灯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墙上适度的位置钉一颗钉子,用时就把灯挂在钉子上照明,久了附近的墙就被熏出漆黑的一块,且附着厚厚的一层烟灰。为了节约,灯捻儿做得细细的,燃烧点也剪得短短的。火苗如豆,人一走动掀起的微弱气流都会冲得火苗东倒西歪,不停地抖动,显得特别的胆小和虚弱,好像随时都会跑进黑暗里躲藏起来一样,弄得屋子里一片混沌,夜色幽深无比。那时候,我很胆小,灯在哪个房间,我就跟到哪个房间,好像灯就是我的胆量。移动灯时,必须以手挡风,不然气流会把火苗扑灭,那样又得浪费一根火柴。
记得家里有一间房子是在一人高的墙上掏一个窝,把灯置于墙窝里,起防风的作用。当然,这样灯下黑的范围会更大一些。好在农村人晚上不怎么做事,早早上床睡觉。上学的孩子不多,用灯的地方自然也不多,我家只有母亲晚上纺纱、织布时奢侈地多点一会儿灯。另外就是我和哥哥做作业时用灯,我们趴在桌子上,离灯近近的,才能看清字,甚至能感受到灯芯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有几次不小心还烧焦了头发。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很夸张的大,一个人的影子能布满一堵墙面,这是离灯太近的缘故。等做完作业,总能从鼻孔里掏出一些黑黑的烟灰,因为煤油灯点燃时烟灰特别浓黑。有时灯点得时间长了,连脸也被熏黑了。尽管这样,我还是很喜欢小油灯,它是我夜晚的伙伴和胆量,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光明。睡觉之前,我总是央求母亲允许我把灯端到自己的睡房里,让 它照着我躺下,睡觉才踏实。
有一个远房堂叔,睡觉时大概做了梦,无意中手在挂灯的墙上摸了一把,满手的烟灰又无意中抹在脸上,他自己竟浑然不觉。早晨起床后,他去门前的池塘洗脸,从水中看见自己一脸黑灰,以为遇见了鬼,“嗷”的一声跳起来,狂奔回家。又觉害怕,复又冲出门去狂奔不止,还一边跑一边咿咿呀呀乱叫,声音瘆人,不仅把他自己吓得够呛,也着实把别人吓了一大跳。直到跑累了,瘫坐于地上后,才被家人弄回去。从此落下个半疯半傻的毛病,可见受刺激不小。后来我们去他住处查看,发现墙上留下五个清晰的手指印,给他解释,他始终不信,坚持说脸是被鬼抹黑了,要倒大霉。之后就一直认为那鬼时刻追逐他、纠缠他,时不时神经质地鬼哭狼嚎,令人毛骨悚然,敬而远之。
18.本文是一篇散文,叙事线索是什么? 文章围绕这一线索,叙述了哪两件事?(3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分)
20.试举一例说明本文语言的特点。(3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答案
18.线索:小油灯。事件:童年时用小油灯照明来做活、做作业;一个远房堂叔梦中自己无意将烟灰抹到脸上,疑是鬼抹脸而变得半疯半傻。
1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火苗”比作“豆”,生动地表现了火苗小的特点。同时,又将火苗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态与心理,生动地表现了火苗微弱的特点。烘托了夜的幽深,表现了“我”当时胆小害怕的心理。
20.【示例】本文语言亲切而质朴。比如“好在农村人晚上不怎么做事,早早上床睡觉”,口语化强,读来亲切自然,毫无修饰和造作之感。
猜你感兴趣:
- 上一篇:白鹭趣话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下一篇:2017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